枕下肌群是指位于颈项后部的脊柱区肌肉群,从浅到深为头前直肌,头侧直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肌。这些肌肉位于头半棘肌的深侧,作用于寰枕及寰枢关节,均由枕下神经后支支配。
在枕下,项区上部深层,有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称枕下三角。其内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浅面借致密结缔组织与夹肌和半棘肌相贴,枕大神经行于其间。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经过。椎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内,继穿寰枕后膜入椎管,再经枕骨大孔入颅。头部过分旋转或枕下肌痉挛可压迫椎动脉,使颅内供血不足。枕下神经为第1颈神经后支,在椎动脉与寰椎后弓间穿出,行经枕下三角,支配枕下肌。
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起于第二颈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肌腹逐渐增宽,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头后小直肌:呈三角形,起于寰椎后结节,肌纤维向上,止于下项线的内侧。其作用使头后仰。
头上斜肌:呈粗柱状,起自寰椎横突,肌纤维斜向内上方,止于下项线上方外侧部。一侧收缩时,使头向对侧旋转,使寰枕关节侧屈;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枕下肌群重要性:
1.枕下肌群是全身唯一连接在脊髓被膜上的肌群,当枕下肌群紧张时,会导致脊髓被膜紧张,进而使全身肌肉紧张。因此,枕下肌群的柔软性与全身柔软性有关。因此,长时间伏案的人群由于枕下肌群短缩会引起全身比较紧张和引起颈部疼痛。
2.枕下肌群紧张容易卡压从其中穿行而过的枕下神经和颈动脉进而引起头痛。
四组小肌肉在防止头部过度前屈以及在头部旋转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人群中,由于枕下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积累性损伤,即通常所说劳损,因枕下肌群长期受累,可能导致肌肉及肌筋膜结缔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肿胀和硬结,进而引起肌肉痉挛、硬化和粘连,进而卡压枕大神经和颈动脉,使头部发生疼痛。
3.枕下肌群被认为是解剖列车后表线的核心,能精确调整头颅位置。
枕下肌群位于枕下颈上深层,虽然很小,却与颈前深屈肌共同维持着上颈椎后缩的姿势,有人认为这种后缩姿势是大多数动物包括人类对恐惧反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姿势。同时由于枕下肌群神经支配高度密集,每个神经元支配的肌肉非常少,为3-5根肌纤维(枕下肌每克肌肉组织中有36束肌梭,臀大肌每克中仅有0.7束肌梭),这些肌肉张力可迅速发生变化,从而可精确调整头颅的位置。因枕下肌群组织中有大量的牵张感受器,当人们用眼睛和内耳水平地引导头部方向时,会对枕下肌群产生一定的张力(其实任何眼睛转动都会在这些枕骨下肌群产生张力的变化),而大脑则自其无数的牵张感受器中读取之,接着反射性地指示其余的脊背部肌肉,组织颈部以下的整个脊椎,因此枕下肌群又被认为是整个脊背部的功能中心,连接着从眼球动作到大脑到脊背部肌肉的信号传入和输出及动作协调性,可以说如何使用您的眼睛,特别是如何使用您的颈部,决定了背部肌肉的张力形式,在临床中很多时候松解枕下肌群往往成为解决肩胛、腰背甚至臀部顽固问题的关键。颈椎功能障碍和头痛患者中,枕下肌群最容易出现紧张而导致上颈椎处于后伸位,触诊枕后软组织可触发头颈痛,还可发现这些软组织出现增厚、紧张和广泛压痛改变,严重者枕下肌群可发生严重萎缩。
枕下肌群触诊:
1.嘱患者仰卧位,术者坐在患者头侧,双手手心朝上置于其头部下面。用手指尖扪及枢椎棘突,向外上方滑动手指至下项线外侧可触及头后大直肌。
2.沿头后大直肌的下项线的附着点向内侧滑动可触及头后小直肌。
3.手指触及乳突后缘,沿上下项线之间向寰椎横突方向可触及一条索状肌肉即头上斜肌。
4.将食指置于寰椎横突和枢椎棘突之间(大多数患者就是位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以拇指固定其颅骨,并让患者头部抵抗阻力转动,即可触及头下斜肌。
枕下肌群松解方法:
1.松解时,可以根据其起止点位置及上述触诊的方法进行松解。
2.拉伸枕下肌群:在拉伸时,嘱患者腰背挺直,双手放在头顶,然后下巴微收,在手的辅助下低头,手向鼻尖的方向使劲,感觉到枕下肌群有较强的拉伸感,保持15秒,拉伸两次。在这个基础上,头还可以左右旋转,变换角度拉伸到不同角度的肌肉。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可回复关键词获取相关健康资讯:中风腰椎病面瘫肩周炎小儿遗尿颈椎病卵巢早衰艾灸膝骨关节炎肿瘤疼痛放血疗法泡脚眩晕。
点击下列链接获取相关健康知识。
疼痛是病,越忍越痛!
中风病恢复期,注意些什么?
房氏针术:唤醒沉睡的卵巢
颈性头痛,即刻止痛
遗尿患儿福音
膝盖痛,为什么越锻炼越痛?
谁来保护我的颈椎?
肩膀疼,怎么办?
腰突症的日常保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