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得了高血压,医生通常会给病人开一些降压药,大部分患者血压也随之降到正常水平。有患者复诊时会问:“血压正常了,还要继续服用降压药吗?”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药物治疗以后血压变正常了,高血压也就“治好了”;二是担心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正常了,到底还要不要再服用降压药呢?
临床上,有两类高血压,一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另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
前者是指由明确病因引起的高血压,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或者肾脏病等,但是这些疾病控制或者治愈了以后,血压也随之正常,一般就不需要再服用降压药物了。
关于后者,目前只知道有一些危险因素如遗传、吸烟嗜酒、肥胖、高盐摄入或情绪紧张等相关,但具体病到现在都还不明确。即使通过限盐、运动或戒烟限酒等途径改变生活方式,也可能仅仅对一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有效,大部分患者还是要服降压药治疗,目前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多数是这种类型。
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还不明确,所以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主要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容量或调节引起血压增高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等途径来调节血压,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除根”,只是在调控血压。
停用这些药物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因此,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轻易停药。当然,我们这里说不要停药,并不意味着不能调整用药。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因为血管扩张、出汗又导致血容量减少,再加上高血压药物在起作用,血压会降得很低,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症状,这时就要减少甚至停用相关降压药物;相反,到了冬季,又可能要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或联用另一种降压药。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还不明确、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的心血管疾病,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但随着季节、饮食、环境或心理等因素变化,也可能影响血压水平波动,此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调整药物。
非药物降压方法推荐1.中药浴足降血压
高血压及其心脑血管合并症是当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中药“浴足方”用以治疗高血压,经临床验证,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并稳定血压水平。
浴足方主要成分:
怀牛膝、川芎各3O克,天麻、钩藤(后下)、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10克。
上方加水毫升煎煮,水开后再煎煮10分钟,取汁倒进恒温浴足盆内,浴足3O分钟,上下午各一次,2~3次为一疗程。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最好使用恒温浴足盆,并启动浴足盆的按摩功能,按摩足底的涌泉穴,使人体感觉舒适。
这个浴足方具有清热息风,平肝潜阳,活血行气通脉,补益肝肾,疏肝解郁,引肝气下降等功效,可以从整体上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使高血压病人重新恢复阴平阳秘、气血调畅的正常生理状态。全方合用,有滋水涵木,“釜底抽薪”之义。故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缓解头痛之功。
2.针刺太冲穴降血压
除了经常使用中药浴足的方法来稳定血压之外,对于突然、急剧的血压升高,常用针刺太冲穴(双)的方法来降低血压,针刺时重用泻法,并留针三四十分钟,根据情况一天1~3次针刺治疗,并加服中药,多数都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针刺太冲穴,可以疏通经脉,平调气血阴阳,从而起到迅速调整血压的功效。平时,高血压患者泡脚时也可以多按揉这个穴位。
太冲穴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重视日常调理
除了运用中医药治疗及西药降压药物治疗之外,配合一些日常调理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生活调理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饮食过于肥甘者需要改变饮食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
★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需要增加运动量,适当运动肢体,能使气血流通,柔和筋骨,安养精神,我自己多年以来也坚持不懈地练习气功、八段锦等运动,效果良好。
★体重过重者需要减轻体重。
★饮食摄盐过多者需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有饮酒嗜好者需要控制饮酒量。
★情绪波动大者需要稳定情绪。
★合并其他容易引起高血压疾病者需要积极治疗其他疾病等的方法。
概括起来就是高血压患者,应该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冬不极温,夏不极凉,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情志舒畅,饮食清淡、勿过咸。
专家简介:
汪振宇、中医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专家、营口市自然科学中医学科带头人、营口市名中医。
擅长:中医治疗失眠、头痛、眩晕、气短、心悸、健忘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亚健康、更年期等中医调养也颇有造诣。
门诊时间:周一二四五的上午、周三的下午
门诊地点:医院二楼中医内科诊室(位于二楼最南端的内科诊疗区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