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压,理想血压,血压值在什么范围不容易出问题?
“正常血压”值是如何确定的?
血压也是像体温、呼吸等一样是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值也就是一个生理指标。
我们知道,像体温,每分钟呼吸次数,血液白血球数值等人体正常生理指标的确定都是通过对很多所谓“健康人”的检测,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中间的95%作为“正常”范围,而两端的各2.5%作为“异常”值来确定的。
血压的“正常值”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获得呢?
曾经的医学并不这么认为,而是认为血压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常范围,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当时的主流医学认为,随着身体老化,血压升高是一种“补偿机制”,人们不应该去试图降低或控制它。
比如,年一本权威的医学教科书“Tice医学实践”上就写道:
系统性血压升高是保证心脏、脑和肾脏正常血液循环的自然反应。
任何过度降低血压的企图都可能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更可能会造成伤害。
原发性高血压的许多病例不仅不需要任何治疗,而且也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健康状况。
这样医学界就建立了一个不同年龄人群有各自正常血压值范围的概念,认为正常血压的允许值上限为+年龄毫米水银汞柱(mmHg)。
——直到今天,这种错误观念仍在国内医学界广泛流行。
但是,大量的实践,特别是与直接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寿保险公司的观察发现,血压升高会显著增加心脏病,脑中风以及肾病的风险。
因此,医学届上才逐渐认识到血压是不是升高,唯一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会不会增加健康风险,不增加上述疾病风险的血压数值才是正常的;否则就属于“高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
观察发现,血压数值与心血管病和肾病等主要健康危害之间的相关性是连续的,根本不能确定一个正常的截止数值。
正如一位著名心血管病家说的那样,“高血压是一个定量问题,而不是一个定性问题”。
所以,高血压诊断标准都是人为“随意”划定的。
如何来划定这个截止值呢?
这就涉及到了高血压的定义问题。
目前,高血压被定义为这样一个血压水平,经临床试验证明,在该水平之上,治疗(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获得的益处明确地超过了风险。
也就是说,划定高血压标准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造成健康危害的血压水平;
而且
二是,高于该水平需要治疗,治疗控制到该水平获得健康好处大于风险——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需要控制的目标血压。
这样,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高于正常值,又达不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范围,被称为“高正常值”,或者“血压升高”。
换句话说,并不能认为只要达不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血压就是正常的。
“正常血压”,“理想血压”是如何确定的?
随着认识的深入,医学界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以不增加健康风险的血压值作为“正常血压”范围,并进行了大量研究。
到年,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汇总,综合分析了包括35万人的数据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冠心病死亡率和终末期肾病存在持续和分级影响,数值越低越具有保护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一直延续到/80mmHg水平。
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读数低于/80mmHg为正常血压”的来源。
年,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进一步证实血压即使达不到高血压标准,而是处在“升高”(~/85~90mmHg)水平,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增加1.5到2.5倍。
与收缩压低于mmHg,舒张压低于80mmHg的最佳血压(蓝色)相比,即使收缩压处在至mmHg或舒张压80至84mmHg,当时的所谓正常值范围(绿色)内,心血管病风险仍有显著升高。
到年,一项涉及近万人的大型综合分析进一步发现,无论年龄降低血压对“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的保护作用至少延续到/75mmHg(低于该水平缺乏证据)。
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年龄不是问题”:从40岁到90岁各个年龄段,每个10年内血压升高带来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影响差不多。
这就是现在我们通常说的“读数低于/75mmHg为理想血压”的依据。
总之,血压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默不作声”的过程,要想健康长寿,血压应该维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