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暑、湿、燥、火属于大自然中的六种不同气候变化,当它们表现太过或不及的时候就会危害人体而发病。在通常情况下,脚位在下属阴,而寒亦为阴邪,故脚是寒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寒从脚下起"。头位在上属阳,而火亦为阳邪,故头部是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火自头上生"。
脚位于人躯体的末端,离心脏较远,血液的供应较少,再加之脚的表面脂肪层又薄,保温能力较差,所以脚的皮温较低。人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5℃左右,而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脚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连系,脚掌受凉可反射性地导致上呼吸道粘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削弱。于是,各种病菌、病*就会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使人发生疾病。有人实验,把双脚放在4℃的冷水中,鼻粘膜温度就明显下降,几分钟后就会有鼻涕、喷嚏出现,感冒就接踵而来。同时,寒邪侵犯脚之后还会影响心脏,引起胃痛,造成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发生腰腿痛、阳痿等。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脚是人的"第二心脏",经常运动脚趾有助于大脑健康。祖国医学对"寒从脚下起"早有科学认识,在多年前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提出了"足下保暖"的科学见解,至今仍被人们奉为祛病延年的经验。国外对脚与机体健康的关系也有精深研究,俄罗斯民谚说的"头莫热,腹莫饱,脚莫凉",反映的正是俄罗斯人民的防病措施。日本学者还总结出从双脚窥视人体健康的方法,指出人在6~30岁之间双脚应能整齐地并拢直立。如在这个年龄双脚不能并拢时,就是早衰的表现。能长期站立的人身体一般健康,如果连站15分钟就有困难的,就一定是循环系统有毛病。
要使脚不受寒的办法很多,首先是加强锻炼,多活动,以保证脚部的血液供应。有专家说,脚趾活动少是引起腰痛、肩肘痛等多种现代"文明病"的原因之一。要想少生病就必须使脚趾经常处于灵活状态。第二要选择大小肥瘦都合适的鞋,因为鞋窄小不仅有碍血液循环,而且使脚周围的空气层缩小,不易保温。说到这里不免联想起我国历史上妇女长期裹足的陋习陈规,它自五代的李后主起,把"三寸金莲"、"三寸弓鞋"作为衡量"娇娘"的标准,一直束缚着我国广大妇女,危害了我国妇女的身体健康。历代王朝虽也曾进行过多次放脚运动,都没有能坚决实施,直到中国共产*诞生之后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要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选用保暖作用好的鞋袜。如小儿皮嫩,保暖力差,宜穿柔软而暖和的棉鞋和绒布里的棉鞋;青少年好动不怕冷,但也要穿棉鞋或皮底鞋、胶底鞋,球鞋导热快宜冻脚,冬季不宜穿着;老年人气血渐衰,穿布棉鞋最佳,最好不要穿塑料底鞋。在严寒野外作业的人员,应穿带毛皮的高筒皮靴;脚易出汗的人,应穿着毛袜,用羊毛鞋垫,既能达保暖目的,又能吸潮散热。脚易干裂的人,应选用透气性差的皮棉鞋和弹力尼龙袜,以保持脚的周围有湿润的环境。第四,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睡前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能促进足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同时使脑部血液相对减少,很快就能入睡。有条件的可在热水中加入"国药温肤健身浴浆"之类的健身品,它会让你更舒适,更快产生睡意。有人把热水洗脚、倒散步和气功入静称为"催眠三部曲"是符合科学的。第五,睡觉时注意把脚盖好。这样不仅能预防感冒,堵塞寒邪入侵的漏洞,而且可以帮助人入睡。
头部血管丰富,温度较高,又是神经中枢"司令部"的所在地,各种应激力都比较敏感,任何情志变化都会立即引起头面部充血,而表现为"面红耳赤"。中医又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而阳有主火热的一面。所以,朱丹溪说:"头痛甚者火多"。叶天士说:"上先受之"。而火热之邪升腾上炎,其致病就多表现于人的头面部。如心火上炎而致口舌生疮,胃火炽盛而致齿龈肿痛,肝火上冲而致头痛、目赤肿痛,肺热壅滞而致咽痛口渴,胆火横逆而致头晕目眩等,无不是火性上冲燔燎之象。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火"来形容头面部的异常变化,如形容着急时说"两眼冒火星",形容干燥时说,"鼻内生烟",形容口干时说"口中如火烧",形容愤怒时说"七窍生火"等。冬天的帽子不必戴得过厚,捂得太严,动辄满头汗出,反而容易感冒。青年人只要耳朵不冻,头部不一定多加防护,帽子不戴也可。老年人说:"头冻冻聪明"。这话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适当的寒冷刺激有利于大脑清醒,能增强人的智力和记忆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手术不开刀微创在万翔
年终岁首,你体检了吗?为回馈新老客户的支持和厚爱,医院特别推出体检钜惠活动,原价元的体检套餐,仅需98元!!!
人生上半场拼努力,下半场拼健康!年终体检,抓紧安排起来!详情猛戳蓝色字了解:快抢!医院年终钜惠体检套餐,仅需98元!活动截至年1月31日。
年伊始,有三大话题被人们反复提及:新冠疫情、最强寒流和年轻人猝死。对于前两个话题,我们尚有一战的勇气。但年轻人猝死的消息,让人在心痛之余,生了一丝畏惧。年12月29日拼多多员工张某加班后猝死,年仅22岁;
02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猝死,年仅25岁;
03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飞机上因心脏骤停离世,年仅27岁;
04年1月7日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前男篮队员韩崇凯因腹主动脉瘤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0岁;
……
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年轻人因猝死,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
寒冷,让心难“通”
为什么近期心肌梗死“爆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天气突变。气温骤降,不仅让人体感不适,更摧毁了三高人群的心血管。
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心梗风险就增加2%。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延庆解释,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本来就有的心血管狭窄,再因气温降低而导致血管收缩,很容易就会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是死亡。
所以,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尤其天气变冷的时候,中老年人一定注意保暖!
除了寒冷,这些因素易诱发心梗
1
过度疲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连续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对于发生狭窄的血管,不能充分供血供氧,从而引起心绞痛,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
吸烟酗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
情绪波动
严重的或长期的压抑、愤怒、激动、紧张,都会不同程度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
4
大便用力
在临床经常能遇到大便用力诱发的心肌梗死或心衰。大便用力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肌梗死。所以,冠心病患者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5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腹胀等症状,同时也会增加心脏供血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引起心肌缺血加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来临前7个信号
急性心梗发病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高,因此尽早发现心梗的“蛛丝马迹”尤为重要。
1.胸痛、胸闷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琦提醒,突然剧烈胸痛或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2.心慌气短
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不明原因的胸背、肩颈胳膊疼
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痛,第二天改成下巴痛;或是今天痛,第二天又不痛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医院就诊。
4.胃疼
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如果出现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梗有时也表现为胃部有烧灼感。
5.牙疼
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需要引起注意。此外,类似一骑车牙就疼,停下后不疼了,再骑的时候又开始疼,这种情况也不要忽视。
6.焦虑失眠
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半夜忽然无征兆地惊醒,感觉思绪像万马奔腾控制不住,可能是心梗信号。
7.心跳加剧
如果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而且时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这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提示,千万当心。
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也需要提高警惕。
心梗抢救有个*金4分钟
严重的心梗很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金时间。
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抢救,病人的死亡风险可以迅速下降。否则,即使挽回生命,病人也会因为长时间脑部缺氧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有条件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缓解胸痛最有效的药物,病变不严重时,含服一片后5分钟左右胸痛即可缓解。如果连服3片都不缓解,建议停止服用立刻就医。
来源:医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往期回顾快抢!医院年终钜惠体检套餐,仅需98元!同心同行,感恩共赢:医院年度员工团建圆满落幕!史上最全食物嘌呤表,会吃的人不担心尿酸高40岁前无症状做一次肠镜,可以较大限度躲过肠癌很多结石都是你自己“吃出来”的,千万别乱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