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游“千年”散客慕名来商家仍观望
“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本报刘涌北京报道10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显示,从2010-2012的三年间,全国共取缔无证行医14.1万户次。就在10月9日这一天,石家庄打击非法行医的雷霆行动又取缔了9家黑诊所。目前,这场轰轰烈烈的打击非法行医的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的方案,这场为期一年的打击非法行医的行动将分为2013年10月至12月的集中整治阶段和2014年1月至9月的巩固阶段。非法行医的长时间、大面积存在,一方面反映出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的混乱,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看病难看病贵形势下产生的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为这种乱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针对如何根治这一问题,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副局长何翔表示,这需要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完善医保制度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打击非法行医按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行医者只有通过了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医师资格,并且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卫生计生委法制司法规处处长王玲此前曾指出,人员无证、机构无证,即认定为非法行医。而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还将构成非法行医罪。此次,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联合打击的非法行医主要包括人员、机构无证行医,医疗机构、计生服务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以及非法开展胎儿性别鉴定等行为;同时打击医托等行骗行为。这并非首次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2005-2008年,卫生、公安等多部门就曾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对于此次再度开展全国范围的打击非法行医,何翔指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非法行医的行为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遏制。一方面是因为非法行医滋生的土壤还存在,另一方面,通过前几年的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的形式越来越隐蔽,打击工作也变得更困难。还有就是基层监督执法力量不足,亟须加强。何翔表示,这些因素造成了非法行医的问题仍然存在。按照6部门的方案,此次集中整治行动为期一年,分成前三个月集中整治和后九个月深入巩固。同时,方案中还特别强调重视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尤其是对于实名举报要做到100%反馈。在部门的职能分工方面,卫生计生部门主要针对人员、机构的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公安部门则主要打击非法行医、医托诈骗等犯罪活动;食品药监部门则主要针对零售药店违规售药、坐堂行医等行为。合理布局医疗机构这是多部门又一次针对非法行医开展集中整治,而按照卫生计生委的表态,在集中整治外的日常检查也从未停止过。来自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2012年,全国共取缔无证行医14.1万户次。其中涉嫌犯罪的4188件。但非法行医在多年的整治中,仍然屡禁不止。从此次打击非法行医的对象中可以看到,非法行医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以城中村、开发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聚集地为重点的地域,以及农贸市场、集市、大型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类地区存在着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却无法从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获得满足。何翔指出,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合理布局医疗服务机构和完善医保制度。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且公立医院占据着医疗服务市场的主导地位。按照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7月,全国90%的诊疗人次来自公立医院。公立医疗机构的分布不均,也造成了城区以外的人群就医困难。与此同时,我国的医保制度尚未实现跨省结算。国务院医改办的数据显示,目前,86%的职工和83%的城镇居民医保实现了市级统筹,4个直辖市和海南、西藏2省(区)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农合主要以县级统筹为主。无法异地结算,也给流动人口的就医造成了障碍。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为实现对非法行医问题的标本兼治,在未来医改当中将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审批管理、资源配置、人员培训、医保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尤其解决流动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
犹豫期遭遇“退保难”湖南保监局:无条件全额退保_
我建议有购房意向的市民,在选择楼盘时必须加强建筑细节意识,房子是长期商品,避免盲目跟风购房,只重外表不重内质到最后可能会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