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得了高血压,医生通常会给病人开一些降压药,大部分患者血压也随之降到正常水平。有患者复诊时会问:“血压正常了,还要继续服用降压药吗?”患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认为药物治疗以后血压变正常了,高血压也就“治好了”;二是担心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正常了,到底还要不要再服用降压药呢?
临床上,有两类高血压,一类是“继发性高血压”,另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
前者是指由明确病因引起的高血压,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或者肾脏病等,但是这些疾病控制或者治愈了以后,血压也随之正常,一般就不需要再服用降压药物了。
关于后者,目前只知道有一些危险因素如遗传、吸烟嗜酒、肥胖、高盐摄入或情绪紧张等相关,但具体病到现在都还不明确。即使通过限盐、运动或戒烟限酒等途径改变生活方式,也可能仅仅对一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有效,大部分患者还是要服降压药治疗,目前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多数是这种类型。
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还不明确,所以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等,主要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容量或调节引起血压增高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等途径来调节血压,从本质上来说,并不能“除根”,只是在调控血压。
停用这些药物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因此,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要轻易停药。当然,我们这里说不要停药,并不意味着不能调整用药。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因为血管扩张、出汗又导致血容量减少,再加上高血压药物在起作用,血压会降得很低,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症状,这时就要减少甚至停用相关降压药物;相反,到了冬季,又可能要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或联用另一种降压药。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因还不明确、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的心血管疾病,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患者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但随着季节、饮食、环境或心理等因素变化,也可能影响血压水平波动,此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并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调整药物。
(桃仁百合蛤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