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痛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隆冬时节,谨防心脑血管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16.html

大家知道,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我国南方地区,虽然冷天气相对短些,但也有1~3个月的时间,且因湿度大人体感觉湿冷难熬;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时间更长,长达4~6个月,虽然空气干燥,但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甚至更低。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的温度(腋下)维持在36℃~37℃间,当体外的温度低于18℃时人体就会出现冷感,气温越低冷感就越明显。

冷感”其实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表现为全身血管收缩、汗毛竖立、毛孔闭塞、全身发紧甚至抖擞。大动脉收缩就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原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升高会更明显,轻则头晕脑胀、眼昏耳鸣、胸闷气短、四肢发沉、精神不振,重则头疼、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或无力、心慌气促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眼睛胀疼,等等危及生命的危急征象。中动脉收缩会导致大脑和心脏乃至肾脏缺血,出现脑梗死或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小动脉收缩会致眼底病变和耳蜗缺血,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耳鸣失聪,影响生活质量,直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1寒冷让血液变黏稠tingjing

 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们不容易感到口渴,喝水比较少,从而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血液黏稠度升高可以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

2寒冷导致血管痉挛不吃辛辣之物不吃辛辣之物

 

在人体突然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到寒冷的室外时,血管无法适应激烈的冷热变化,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血管痉挛会使血管腔变狭窄,阻碍血液通过,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血管内已经有斑块的患者发生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彻底切断心脑血液供应。

3寒冷导致血压升高

在寒冷环境里,人体外围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上升。血压越高,罹患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也就越高。天气寒冷时人们容易患感冒,这也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的病情。许多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医学上称为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现在又处于冬季这个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期,更应注意做好防治。

冬季心脑血管病人群保三暖

1头暖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地,血管及毛细血管既多又粗,头部一旦受寒,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容易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由此造成脑梗,心梗几率增加。

2背暖

后背与五脏相连,若受到寒气袭击,容易引起腰酸背痛,颈椎痛,同时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血脉瘀堵而诱发心脑血管病突发。

3脚暖

一旦脚下受寒,寒气会从脚下直逼体内,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而且女孩子更应注重脚暖,脚暖对痛经有缓解的效果。

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生活规律

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2.适量运动

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3.保持乐观态度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度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4.注意饮食

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定期检查

定期做身体检查,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6.三元立清膏

三元立清膏酌量使用人参回阳补气;配桑椹、芡实增加健脾益气、补肾固精之效;以菊花、枸杞、*精、决明子平肝补肾,滋阴潜阳,与人参、桑椹、芡实相互擎掣,达到补益而不滞,升降相因;以茯苓、薏苡仁、荷叶、红小豆利湿消肿,宁心安神,气血同治,达到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阴的特点。长期服用可调脂降压、补气平肝、排*清淤、延年益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