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老王哥健康咨询频道”可订阅!
心脏病不一定疼在心脏
访医院疼痛科主任罗民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疾病仍是威胁我国民众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且从年起至今,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关键。
访医院疼痛科主任罗民
冠心病与牵涉痛
从出生到死亡,人体的心脏一刻也不停地跳动着,心肌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充足的氧气。就像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心脏肌肉也需要血管送来血液以满足它对于氧气和能量的需求,这条特殊的血管就叫冠状动脉。
冠心病说的是当身体血脂、血压、血糖异常时,十分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硬化斑块最常位于冠状动脉,造成血管的狭窄或阻塞,不能满足心肌的运动需求,缺氧环境导致有害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堆积,这些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压榨感、憋闷感,一般来说,其部位在心前区。
然而,人身上存在“牵涉痛”这种十分奇特的现象,也就是说,心脏出了危险,其表现可不一定是胸口疼。
这是由于心脏和肩膀等部位的感觉神经在传回大脑的途中有交叉、合并的现象。就像一条一条的支流慢慢地合并为江河,汇入大海时很难分辨出是哪个源头来的水一样,出现心绞痛、心梗时分辨不清,像是肩膀疼痛。
1.心前区+胸骨后
2.心前区+左侧肩膀+左侧上臂(特别是内侧)
3.胸骨后+颈部
4.后背
5.上腹部
6.颈部加咽喉部
7.下颌+牙齿
8.一侧头皮
9.左下肢(特别是大腿内侧)+左腹股沟区
1、肩颈臂疼痛:疼痛会转移
心肌缺血时会将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就在这个范围内,因此这些器官会感觉到疼痛感。这些疼痛的发作特点常常是今天脖子疼了,第二天改成下巴疼,或者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就要引起注意去就医检查了。
2、胃疼恶心:没有胃病却胃疼
如果你在没有任何明显缘由的情况下有了这些反应,那么你极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问题,从而引发的肠胃不适。动脉由于脂肪沉积物堵塞将会减少甚至阻断血液传输给心脏,而这会引起心绞痛。这些症状在一些以为是小问题,从医院的妇女身上最为常见。
当你出现了上述症状,及时休息将能帮你缓解不适。如果是心脏病的征兆的话,这些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会一直反反复复。因此,一旦你吃了过去习惯性服用的抗酸药、止呕药等后,很快又复发了的话,那么就要考虑心脏问题了。
3、焦虑失眠:无症状惊醒
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月的压倒性疲劳感,那么这宣告着你的心脏出了问题。当然,也许你会说感冒了也会感觉疲劳,但持续性的疲劳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病*引起的。超过70%的女性在确认患有心脏疾病之前的几周时会极度的疲劳。
4、心跳加剧:不规则且无缘由
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不规律的心跳都能在心脏病发作前几周或者一两个月提醒你:你要注意了。如果只是心律不齐,并没有伴随着心跳的加快,那么情况还稍微好一些,可一旦心跳不规律的同时还伴着每分钟心跳的加快(即医学上的心室性心搏过速),那么身体已经明确地指示,医院了。尤其是在运动之后,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因此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求帮助。
5、过度出汗:长期反复
当你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进行运动却会突然出汗的话,那么这常常是你心脏疾病发作前的一个信号。对女性而言,感觉上更像是更年期里的潮热或者盗汗。在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子、后背、头皮、手心或者脚掌都会大量出汗。过度出汗应警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心梗信号。
6、呼吸短促:头晕难深呼吸
当你感觉难以深呼吸的时候,你也许会以为是你的肺出问题了,但这同样可能是由于心脏虚弱而导致血液里氧过少的结果。官方认为呼吸困难、短促通常都是系列心脏疾病的第一征兆。你会感觉你像在高海拔地区一样无法吸进更多的氧气。你会感觉头很轻,甚至晕眩。持续性的哮喘或者肺部不适也同样可以让你怀疑是否是心脏的问题
7、极度疲劳:没做什么就特别的累
疲劳是突如其来的,并没有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通常,你会与往常一样迎来新的一天,但很快你就会陷入极度疲劳里,到了下午你就会完全提不起精神。此外,沉重的四肢也是另外一个信号。
如何鉴别不典型心绞痛
既然心绞痛能够引起这么多地方疼痛,那牙疼到底是“真牙疼”还是“假牙疼真心疼”呢?其实,虽然部位一样,但心绞痛引起的疼痛有它的特点。
其一,心绞痛的病人常常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年龄在50岁以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甚至心脏彩超已经诊断有冠状动脉斑块、狭窄了。
其二,心绞痛发作多在劳累以后,如走路、上楼等,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然有的心绞痛休息时也可发生。
这么说来,如果您有三高(即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劳累以后容易肩膀、脖子疼,还感觉胸闷,那可真的要小心了。
最靠谱的办法是做个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能够明确心脏供血状态和心肌缺血程度,以免以为是“肩周炎”而耽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幸的发生。
预防心脏病食物
坚果类
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脏病十分有益。薏苡仁:属于水溶性纤维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有利于预防心脏病。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心脏病。
吃核桃3个每天吃3个核桃,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10%。其奥妙在于核桃油脂中的70%为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可将体内的胆固醇排挤到体外。
*豆
是常见的预防心脏病的食物。*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玉米:玉米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六成的亚麻油酸,是良好的胆固醇吸收剂;玉米放在中药里则有利尿作用,并有帮助稳定血压的效果。
马铃薯
该食品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克中含钾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芹菜
芹菜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叶子,因为叶子才是营养精华所在。叶子的维生素C比茎高,且富含植物性营养素、营养价值高。芹菜也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够有效预防心脏病。
专家介绍
罗民
医院疼痛科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疼痛医师协会吉林省分会会长,中国疼痛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中华脊柱微创医学会吉林省分会会长,吉林省远程会诊中心主任,中国疼痛医学会吉林省分会副主委,吉林省急重症医学会委员,吉林省老年病医学会委员,吉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医院学科会诊中心专家。
老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