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迷路的学生*
在贵阳2比4不敌贵州智诚后,北理工输掉了一场价值6分的保级之战,再加上此前主场3比4惨遭河北华夏幸福逆转,他们的积分在两场补赛后没有任何提升。今年是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在中甲的第9年,在中甲整体趋势越发土豪金的当下,他们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中国论文
留不住人才
实际上,翻开北理工本赛季的中甲报名,不乏一些小有名气的职业球员。例如,15号王尔卓和11号徐武,都是中超赛场曾经叫得响的“希望之星”。24轮中甲战罢,他们也的确付出很多,展现出职业球员的风范,或有进球、或有助攻入账。不过,这依然无法掩盖北理工“留不住人才”的现实。毕竟,受困北理工的现实原因,很多球员在读完大学本科、研究生后,便选择另谋他路。而那些稍有头角崭露的球员,也难免会被其他俱乐部“挖角”。
比如李想,作为北理工征战2014赛季中甲的头号射手(30场打进15球),这位北京籍前锋成为今年转会市场的“香饽饽”。以小本经营、崇尚“学生*”思路的北理工,自然无法留住这名核心球员。而据称,李想在转投湖南湘涛后,所获的薪水相当不菲。实际上,这也是北理工最近几年必须面对的课题。在中甲投入日益提升的今天,一旦有球员体现出高人一等的实力,必定很难留住。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北理工而言,失去李想、卢斌等只是冰山一角。如今在球队阵中,依然拥有郝强、王尔卓、徐武、韩光徽等出身职业足球的球员。外援方面,像马尔奎斯、纳沙里奥等人,至少在中甲赛场屡有佳作。不过,这些外来的“支援*”,并不是北理工的主体力量。就像在马尔奎斯在赛季首循环中段因辱骂裁判被停赛6场,无深厚板凳实力的他们在某个主力缺阵后,就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境。“今年其实就是从马尔奎斯被停赛开始,主力门将刘天鑫也因伤歇了一阵,我们成绩就开始不行了。”有队员对此分析道。
大批纯学生球员的经验浅薄和来来往往,始终困扰着这支队伍的团队建设。 例如,翻开2011年深圳大运会北理工获得第七的球员报名,像球队老队长卢斌、刘力嘉等球员,早已淡出一线足坛,他们在研究生毕业后正式转投至别的岗位,不再是北理工征战中甲的球员。甚至有的球员已完全脱离出足球圈,转入金融等行业。至于当时借来的范志强等人,也是步李想后尘,最终投身更高层次的职业俱乐部。2013年初,为满足中国足协的“准入制”,当北理工在工商局完成注册时,“鼓励本科球员保研”,便是北理工所推崇的方针。俱乐部总经理刘启孝曾表示,“我们也会鼓励队员考研,多为球队效力一段时间。他们中间学习好、球技好的选手,我们可以推荐考研,甚至是保研……”
但即使如此,依然解决不了矛盾的根源。球技出众的球员,渴望更高的舞台,自然会被其他俱乐部的平台、重金所吸引;无意愿投身职业足坛的球员,即使多效力几年,最终也会“弃甲归田”。这些现实,都给北理工造成很大的影响。每到新赛季开始时,球队的人员流动较大,战术要求需要重新普及,很难保证一个稳定的球员组成。于是在最近几年,北理工赛季前中期的成绩均不理想,经常在夏季陷入保级的泥潭。留不住人才,始终是北理工必须直面、筹划解决的课题。
资金困局
北理工缺钱,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如今大肆投入的中甲赛场,他们已经跟不上潮流。显然,也无法同北京北控、大连阿尔滨、河北华夏幸福等烧钱大户相提并论。
缺少资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内、外援的水准。当河北华夏幸福以天价从全北现代抢来埃杜时,北理工所能依赖的洋枪团,只有乌拉圭三将马尔奎斯、纳沙里奥、弗朗哥。即使在前几年,北理工每年的投入,都和其他中甲俱乐部相差甚远。像2011、2012赛季,普遍的中甲投资都在1500-2000万元之间,但北理工却只有300万的活动经费。“人家的外援,都是五六十万美元的身价,我们的外援都是留学生,算上减免学费的优惠,可能也就5万美元。”金志扬的一番话,道出北理工人无奈的心声。就在刚刚完成的两场补赛中,本是北理工“翻身”冲出泥潭的机会。但也最终连续主场不敌河北华夏幸福和保级竞争对手贵州智诚。主力门将刘天鑫无奈表示:“这两场我们是真的尽力了,华夏幸福的埃杜和贵州那个大老黑(伊科拉)太猛了,完全防都防不住。看能有什么办法?谁也不想输掉这么关键的比赛。”
事实上,北理工堪忧的经济情况在今年略有好转。2015年4月,球队拉到了一笔冠名赞助,算是久旱逢甘露:鑫苑公司承诺逐年斥资500万元、600万元和800万元人民币,冠名赞助北理工足球队三年。要知道,在2012、2013和2014赛季,北理工足球队都是“裸奔”状态。那段时间,也是足球队最艰难的岁月。主教练袁微的一席话,道出球队上下日常的艰辛,“我们在住宿、饮食、交通和训练条件等方面,确实和职业球队存在很大差距。这几年,一直走得很艰难。”据他介绍,球队平常到客场比赛,只能选择最便宜、最有折扣的机票。而且在挑选时,主要以廉价为原则,甚至有时候顾不上球员们的休息时间。
日常生活方面,北理工球员们遇到的困难更大。特别是前几年,无论吃住,都不像是一支中甲俱乐部的标准。当时, 走进球员住宿,一般都是3人一屋,空间狭小,浴室是公共标准,基本设施算是“勉勉强强”。据称,公共浴室的两台电热水器,还是球队冲上中甲时购买的。至于饮食,则是在学校餐厅开辟出的一块“足球队自助餐区”,但饭菜标准也是“学生级别”:土豆牛肉、炖鸡块、醋熘白菜、鸡蛋木耳。 本身就实力有限的北理工,本赛季还代表中国大学生队出战了大运会(上)和中国大学生联赛的比赛,这进一步打乱了他们的赛季节奏。
资金困局的另一直接影响,就是工资标准。早在球队2006年成功冲甲之际,“北理工球员每月工资400元”的说法,便引起中国足球圈的震惊。那时候,除了主教练金志扬能够享受乘机前往客场的待遇,大多数球员都是乘火车出发。十年后,尽管待遇方面有了一些转变,但也只是杯水车薪。除了接近一千的单月工资,还有一笔几百元的助学金。不过,这和多数中甲俱乐部相比,显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嘛,像李想这样的球员,北理工根本留不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球员看来,“其实站在赞助商的角度上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成绩一直不算好,年年保级。有哪个赞助商愿意去赞助成绩不好的球队?” 不过,他们还有精神,这也是北理工人为之骄傲的法宝。金志扬对此形容道:“我没有钱,但有精神。这些孩子,一月就有几百元助学金……我们能够在中甲站稳脚跟,靠的就是模范带头作用,还有一些*员的示范。这就是球队的‘亮剑’精神,没有降级,但已经创造奇迹。”
赛事繁重
同其他职业俱乐部不同,日常生活之下,北理工的球员们还要投身学海。毕竟,他们的第一身份还是学生。训练和学习之间,兼得很不容易。
金志扬对此也有很深的理解。在他看来,球员们的训练与学习冲突很大,周一、周二课程很紧,很多学生下午4点才下课,球队3点的训练就很受影响。从训练角度来看,这样的现实,很容易造成北理工训练开展的不系统。所以,在球队内部,也有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说法:北理工的球员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速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标准,“只能最大限度挖掘他们的潜力,保持和延长选手们的运动青春。”训练质量不能给予保证,成绩自然颇受影响。
“每周都有文化课,学习摆在第一位。”看上去有些虚无缥缈的“口号”,却可以从某些方面,反映出北理工球员的“另一种负担”。除了这些,大多数学生球员毕业后的选择,也是不可回避的烦恼。毕竟像袁微这样的留校老师,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有北理工球员参加应聘会的现象。还有某些球员,因为准备工作,受到三方协议的影响,不得已错过大运会等重要赛事。显然,在很难成为高水平职业球员的前提下,多数人更加揪心未来的饭碗,“毕竟即将毕业,也就面临人生的选择。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更加认真地去考虑。”
说到大运会,这也是“影响”北理工中甲成绩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每逢单数年,球队需要面临中甲联赛、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三线作战的影响。之于其他中甲俱乐部,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球员们还要受到旅途辗转的影响,很难保证每一场100%的发挥。而为了征战大运会,北理工的中甲日程总会遇到延期情况。于是,像今年9月初的国际A级比赛日期间,球队还要在主场迎来河北华夏幸福的挑战。在其他球队养精蓄锐的同时,北理工足球队不得不集中精神迎敌。待到最后几轮决战时,很多球员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除了那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之外,今年最影响球队成绩的就是多线作战了。加上足协杯,我们算是四线作战了,这个情况跟2011年很像,那年也是参加了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最后球队特别艰难的保级。前两年保级情况都要好很多。”刘天鑫说。 北理工的防空能力相当糟糕,本赛季已多次被对手空袭。对阵华夏幸福的补赛中,他们在3比1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终被对手4比3逆转。
这些现实,其实也是北理工的无奈。留不住人才、资金短缺、多线作战和学业带来的冲击,都已被这支球队所习惯。有人说,“北理工模式”只是特例,金志扬的思路太过理想化。但即使如此,他们依然为理想而挣扎。老金也曾表示,“其实降级对于北理工来说,根本不是损失。学生该上课上课,想踢球的球员,还有大学生联赛和中乙联赛可以参加。但是,我们之所以拼命保级,只为一个正名:足球和教育的结合,才是中国足球的正确道路,否则永远不能翻身。脱离体教结合,就算再次闯进世界杯,那也是昙花一现。”
挣扎如初。2015年,北理工足球队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