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大家。
你3岁大的孩子突然说脏话,你会不会和他生气?但是等他到了10岁孩子,口吐芬芳的时候,你会发飙吗?
飞机上的噪音大家不在乎,还睡的很香;但当你在家享受一个周末的懒觉,隔壁一点点噪音把你吵醒,你是什么感觉?
只是因为年龄和发生场所不同,我们的情绪就会截然不同吗?这背后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和规律?我们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一个表率,不做高血压家长呢?
相信今天的内容,能让很多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内心平静一些,稳定血压,保护大脑!一共就两步:观察自己+改变立场。
我们面对这个世界上的不如意,一共有三种立场:
以哲学家的眼光看,分别是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
用生活中的事情举例说明吧。
第一种物理立场。往往包含着你不能控制和抗拒的事情,这种立场下,你会对你接触的事物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没法改变的态度。夏天会很热,冬天会很冷,外面刮风,会下雨,这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面对这些事,大家最多是抱怨几句,但不会气到爆炸。
有娃的父母有体会,孩子刚生下来是最需要我们照顾的,吃喝拉撒,没有一项她能自己干,拉屎也不说一声,只能靠我们的嗅觉灵敏。
按道理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最麻烦的,但是大家并没有觉得麻烦——因为新生儿就是如此,大家都接受,生之前都有心理准备。
第二种设计立场。有的事确实错在自己,我们承认。做饭忘了关火,一锅饺子煮成了碳;上厕所忘拿纸,只能打电话呼叫场外支援;熬夜看剧,第二天起晚了上班迟到被扣了工资。
面对这种事,大家不会过分埋怨自己,有人甚至还拍照发到朋友圈自嘲一下,当成生活的调剂。
一开始的提问:孩子长到3岁,突然有一天,他说出了几个脏字,作为父母的我们清楚这是不对的,会告诉孩子,这种话不能说。但我们不会因此发火,我们会觉得错并不在孩子,可能是我们人大有问题。
第三种意向立场。这种立场让我们认定错在别人,会很生气。同一个孩子,已经长到10岁,他如果脏话,打架,考试不及格,总被请家长,我们就很容易把这个错误归因到孩子身上,很多家长就会很愤怒,血压上升,甚至导致面瘫,脑梗。
飞机上的噪音不管白天还是黑天都有,你在飞机上睡觉,即便觉得吵也不会抱怨,这是因为飞机在高空飞行,就会产生噪音,大家都接受。
但如果一个周六,你窝在舒适的床上,打算睡个懒觉,突然隔壁音乐声响起,当时你的火就起来了,恨不得砸坏邻居家的门。“楼里周末不能施工,你不知道吗?”同样是噪声,因为你对它有不同的立场,导致情绪反应不一样。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就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滥用意向立场。
那如何控制情绪呢?答案是先观察自己,然后转换立场。
如果你发现你愤怒了,你想想自己处于哪种情况,很大的概率是第三种——错不在我,在别人。当然你生气是有道理的,生气是你的权力,但毕竟生气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给孩子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会学父母的样子,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当你意识到情绪开始波动,马上就要转换立场。
投资理财中也是如此,看见股市波动,自己买的基金、股票下跌,很容易就站在“意向立场”,把问题归因给“别人”。这个“别人”包括:运气、经济形势等等,骂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骂*策,骂上市公司。
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严重影响你在投资中的判断,很多盲目的买卖都是因为情绪波动产生的。
所以你最好转到第一种立场,把这一切看作是“物理”的:这件事就是如此,人无法改变。或者转到第二种立场:如果这件事错在自己,咱们应该怎么改善?
今年,让我们一起努力:
各位别觉得憋屈了,不生气的好处非常大,最直接的就是对皮肤好,能长寿,减少患癌风险。先停下来,观察自己,能做到这一步,你的气就会消去一半。
年,这一份降压指南送给你,今年咱们不生气!
----------
平面创意部/瓶儿老板
视觉传达部/兔大哥
编辑部/精致
主创部/马硕
指摘部/阿莫哈利菠佳佳
参考文章/得到《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来来来,点下“在看”